晶/陶振不起振及使用注意事项

本文为在网上看到描述晶振不起振后,想去之前遇到的陶振不起振的风险,因此粘贴部分,并在自己认识范围加入注意事项。分享给大家。若有误,欢迎大家指正

引起晶振不起振的原因有:
(1) PCB板布线错误;
(2) 单片机质量有问题;
(3) 晶振质量有问题;
(4) 负载电容或匹配电容与晶振不匹配或者电容质量有问题;
(5) PCB板受潮,导致阻抗失配而不能起振;
(6) 晶振电路的走线过长;
(7) 晶振两脚之间有走线;
(8) 外围电路的影响。

解决方案,建议按如下方法逐个排除故障:
(1) 排除电路错误的可能性,因此你可以用相应型号单片机的推荐电路进行比较。
(2) 排除外围元件不良的可能性,因为外围零件无非为电阻,电容,你很容易鉴别是否为良品。
(3) 排除晶振为停振品的可能性,因为你不会只试了一二个晶振。
(4) 试着改换晶体两端的电容,也许晶振就能起振了,电容的大小请参考晶振的使用说明。
(5) 在PCB布线时晶振电路的走线应尽量短且尽可能靠近IC,杜绝在晶振两脚间走线。

使用注意事项:

另引起晶振频率偏差的原因有:温度、老化等。

在做产品时,不仅需要根据datasheet上的推荐使用,并且需要让陶振、晶振厂家对设计的控制板(成品)做一个匹配测试(设计的整套控制板需在晶振、陶振的极限条件下测试,查看是否能起振,频率偏差是否正常,振幅是否达标等)。平时不能只是看着能起振就认为OK了,对于在高温下使用或者使用时间久后就会出现陶振、晶振不起振。

注:①晶振电路的具体参数,与所使用的MCU也有关系,所以对于不同型号的MCU,即使晶振/陶振电路一样,还需做匹配测试,合格后方可放心!

②同一晶振电路,同一MCU,更换了不同频率的陶振后(如4M换8M),依然需要重新验证!

若使用示波器测量陶振、晶振的频率,选用取样速率高的,测量的稍准确。